为什么电商需要生鲜经理—生鲜电商为什么干不过菜市场
今天合众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为什么电商需要生鲜经理,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拼多多、美团回应退出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对传统菜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 2、生鲜电商“鼻祖”倒下了,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难点在哪?
- 3、7成被访者生鲜平台消费超300元/月,生鲜平台的经营模式是什么?
- 4、生鲜电商挤垮菜市场,用的还是熟悉的配方
- 5、生鲜电商为何是一门难做的生意?农产电商如何才能“活”下去?
本文分为以下多个相关解答:
拼多多、美团回应退出社区团购,生鲜电商对传统菜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优质回答我坚决反对楼下的观点,传统菜市场不应该这么快被取代,各种电商巨头们的做法属于强行压迫小菜农和普通商贩的生存空间,可能违反了“反垄断法”。另外,拼多多、美团它们并没有正式退出社区团购,只是有一部分供应商暂停了对社团团购的供货。
一、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军菜市场,这简直就是“流氓式”抢地盘
像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苏宁、滴滴这种互联网巨头,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海量的大数据、极为先进的算法,按理说一点点儿的萝卜白菜根本入不了它们的法眼。
但是,它们看到了“买菜”这个日常生活之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想借买菜来抓取捆绑用户,以图更大的发展。于是,它们就放下身段,主动砸钱跟菜市场的小商贩搞起了“同台竞技”。
这种重量级明显不一样的战斗,小商贩根本毫无胜算。假如你土豆卖2.5元/斤,那社区团购就贴钱卖0.5元/斤,同样的商品,硬生生低出来5倍的价格,要你你买哪个?只要是正常人,肯定都会选择0.5元/斤的土豆。
像阿里巴巴、美团、拼多多这样的行业巨头,它们完全耗时几个月跟你打价格战,自身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而小商贩们几个月持续亏损,他们无力承受租金、人力浪费、货物积压变质,那就是等于要了老命。
因此,互联们巨头们跟小菜农抢地盘,完全就是耍流氓式的胜利。
二、互联网巨头独占菜市场,真能一直将优惠进行到底吗?别做梦了!
许多人看到互联网巨头们的阶段性胜利,可能会发出感慨: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冲击,它简化了流程,降低了价格,提升了服务质量,必然会颠覆传统菜市场。
拜托,想想互联网巨头进军生鲜电商领域,真是来搞慈善的吗?它们都不惜手段来跟小菜贩抢生意了,摆明了就是“商人逐利,利字当头”。
等互联网巨头们完全占据生鲜市场之后,它们必然不会再亏本砸钱卖菜,肯定会挥舞起镰刀,把之前补贴进去的钱再加倍赚回来。毕竟小商贩消失之后,它们就是唯一的霸主,价格怎么定,还不是它们说了算?你如果不愿意买,那其他地方也没有卖的,你就只能乖乖掏钱。
这话并不是我胡乱猜测,而是有各种实际的理论和案例可参考。
想想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它获知你的详细信息之后,不仅可以精准的为你提供服务,同时还能精准的对你进行“杀熟”,这种案例在生活之中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出行的网约车、酒店,我们居家订购的外卖,刚开始它们不也是各种补贴,新用户点20多元的外卖,首单仅用0.01元,基本跟白送一样。我们当时认为好划算啊,时代变化太好了,简直是便宜方便又舒心。
但是再看看市场成熟之后,外卖的价格还是回归了应有的价格,餐盒费、配送费还在不断上涨,卫生问题又不断浮现,隐藏的杀熟行为也逐渐被揭露。
试问一下,谁能对这样的“颠覆”保持100%的信任和支持?
三、电商巨头们的行为,涉嫌触碰“反垄断法”,已有供应商对它们断供
另外,社区团购的许多商品不止低于市场价,甚至低于出厂价和成本价,这种大规模的降低补贴行为,涉嫌触犯了《价格法》的第14条,《反垄断法》的第17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商人赚钱可以是残酷和冰冷的,但是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它是有温度的保护弱者的武器。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巨头的行为,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除了法律之外,还有华海顺达和卫龙(就是生产辣条的那个)商贸公司2家供应商,它们公开宣布对社区团购进行断供,以表它们对于社区团购平台的反对。
要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继续疯狂烧钱搞补贴功近利的扰乱市场秩序,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供应商宣布断供,后续还将会有新的反对举措。
最后:
社区团购平台原本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方便市民日常的买菜,但是在它喧宾夺主之后,一切就变了味儿。希望那些互联网巨头们多搞搞未来的科技创新吧,别来祸害中小商贩的饭碗了。
生鲜电商“鼻祖”倒下了,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难点在哪?
优质回答生鲜电商作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个堡垒,只要谁拿下了生鲜电商,就等于拿下了互联网电商行业的天下,但是生鲜电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难以有所突破,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难点很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竞争压力大。目前,阿里集团,京东,腾讯,美团都投资控股了很多家生鲜电商公司,并且它们的发展都齐驱并进,难以发展到一家独大,所以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受到了阻碍。其次,推广不到位,目前市民还是倾向于到超市或者菜市场上直接进行食材的挑选,很多人都不愿意在网上购物,所以导致了生鲜电商行业并没有全面发展。最后,产品的配送问题,对于生鲜产品首先就是要新鲜,不仅要把库存卖出去,而且还要注重配送效率,如何有效的节约配送成本,又保证了生鲜产品的口感,这也是生鲜电商行业难以突破的原因。
一:竞争压力大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旗下都投资控股了十几家生鲜电商行业,对于生鲜电商行业来说,竞争的压力非常大。
二:推广不是很到位
很多市民都不知道有生鲜电商行业,他们还是偏向于自己直接去菜市场购买,很多人都不愿意在网上购买生鲜。
三:配送的效率问题
配送问题一直是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难点之一,线下的配送交付十分重要,因为生鲜产品都有保质期,所以必须加快配送效率,保证客户的口感,如何有效的节约配送成本,又保证了生鲜产品的质量是生鲜电商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生鲜电商鼻祖倒下了,生鲜电商行业的运营难点,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7成被访者生鲜平台消费超300元/月,生鲜平台的经营模式是什么?
优质回答生鲜平台的经营模式是电商模式,换句话说,生鲜平台的竞争对手是菜市场,这就好比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的关系。
以前我们在买各种东西的时候,都会选择去线下去买,特别是对于一些生鲜蔬菜,因为这些商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般我们都会从菜市场和超市购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越来越喜欢到所谓的生鲜平台购买这些商品,并且这个趋势有进一步扩大的现象。
很多人喜欢到生鲜平台消费。
这是一个随机采访,在这个采访里,我们能看到有近70%的人每个月在各种生鲜平台的消费量已经达到了300元左右,这个数据非常夸张,因为从传统的思维里看,去超市和菜市场买生鲜才是比较正常的事情。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变换,很多人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购物模式,慢慢选择从线上购买生鲜了。
生鲜平台给超市和菜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当这些生鲜平台发展起来之后,我们会发现来超市和菜市场采购生鲜的人变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拿起手机动一动手,一会生鲜就能送到家门口,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方便的事情,更何况很多生鲜平台还有各种所谓的优惠券和福利。
生鲜平台的经营模式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生鲜平台理解为所谓的电商模式,也可能理解为有一定共享经济模式的线上业务,比如我们现在在这些生鲜平台购买东西的时候,一般会有各种补贴,还会有所谓的配送优惠,其实这些只是为了抢占市场而已,不要觉得在这些平台买东西有多么划算,等到消费者都培养了消费习惯之后,你才会发现各种生鲜平台的物品价格一点也不便宜。
生鲜电商挤垮菜市场,用的还是熟悉的配方
优质回答疫情利好的几个赛道里,远程办公后劲不足,在线教育已经垮了,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于是成为资本眼里的新宠儿。据《 202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度大报告》, 2021年上半年移动电商细分领域中生鲜电商增长最快,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 187%。受益于疫情期间居民培养起线上采购鲜食的习惯,即使疫情放缓,用户的购买频次也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据艾媒咨询,每周会在生鲜电商App进行 1-3 次采购的用户明显变多。
生鲜电商有两种典型的形态,第一种是前置仓模式。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设置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仓库,缩短配送链条,降低电商配送成本,主要分布于较大的城市,代表平台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第二种是社区团购。不同于十年前“百团大战”时代的团购,社区团购是由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物流及售后支持,团长负责社群运营,用户在社区自提商品,主要分布在下沉市场,代表平台包括橙心优选、兴盛优选等。
前置仓模式追求的是效率,社区团购战场则追求的是扩张。互联网巨头挤入参与投资或是亲自下场,都使得社区团购成为最热门的风口。据企查查《2021上半年社区团购投融资数据报告》,截至2021年5月社区团购赛道共完成8起融资,融资金额超262亿元,但95%的融资金额集中在兴盛优选和十荟团两个社区团购老玩家中。
但监管部门对社区团购市场的监管正在变严。2021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橙心优选等五家社区团购企业分别作出罚款50 150万元的行政处罚,整顿其不当的低价倾销行为。
倾销意味着烧钱。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于2021年6月双双赴美上市,旋即双双破发。两家公司的2021 年二季度财报显示:生鲜股仍在深度烧钱阶段。每日优鲜当季净亏损 14.332 亿元。叮咚买菜净亏 19.376 亿元。截至美东时间 2021 年 8 月 27 日,每日优鲜收盘价为 4.66 美元,较发行价下跌 64.1%,叮咚买菜收盘价21.36 美元,较发行价下跌 9.1%。
倾销更意味着碾压,在低价面前,充满红尘烟火气的菜市场也留不住老顾客的心。一篇名为《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文章这样写道“卖菜小商贩就是一个个单薄的个体,毫无风险承受能力……而老顾客如果都被互联网巨头的补贴商品吸引走了,这些小摊贩按以往的销量进的菜卖不出去,亏几次之后,恐怕也就只能关门大吉另谋生路了。”电商用低价挤垮传统菜市场的套路,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对于未来,财新网报道“三季度两家公司均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期,叮咚买菜三季度将实现翻倍的增长,每日优鲜将增长超四成”。
摆在生鲜电商面前首要的难题是能否扛到盈利的那一天。艾瑞在《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生鲜电商市场仍旧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继续。竞争意味着价格战,到那时,生鲜电商和菜市场,谁会是先倒下的那个呢?
-END-
数有范工作室
数据编辑 | 文成
责编 | 东西
生鲜电商为何是一门难做的生意?农产电商如何才能“活”下去?
优质回答生鲜电商似乎无法摆脱巨额亏损甚至破产的泥潭。生鲜融资未能顺利完成,每日优鲜员工的反应是,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调整了业务和组织结构,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的权益。智能市场、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生鲜产品因其自身的属性,原有的菜市场模式当然存在层层传导损失的问题,但在终端,商贩可以根据情况对生鲜进行定价和促销,而生鲜电商未必具备这种灵活性。
面对巨大的产出,电子商务只能提升一小部分的交易效率。垂直生鲜电商平台自然不如综合电商平台,议价能力远不及大型超市的稳定订单。与一般电商不同,生鲜电商更注重“新鲜”和“牢度”。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很难减少仓储、运营、物流、品控、技术投入等环节。必要的费用。与传统零售相比,生鲜电商是“新手”,供应链基础不如前者,人才储备不如前者成熟,更重要的是自带的互联网基因生鲜电商容易离开,不做生意”的印象。
2019年整个传统生鲜行业市场规模近5万亿,以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为主要四大品类,各自销售额占比15%, 30%、24%、19%。在这个5万亿的生鲜产业市场中,90%的销售额仍然在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线下渠道销售,线上电商渠道仅占不到10%的份额;而同期中国电子商务的总渗透率在20%左右,美容化妆品和3C电子产品的电子商务渗透率达到35%。生鲜电商确实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能不能占据空间还得回归商业本质,顾客有没有需求,供给能不能跟得上,供需挂钩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的。目前生鲜电商需要找到一种能够稳定盈利的商业模式,而不是靠资本输血来买单。
通过上文关于为什么电商需要生鲜经理的相关信息,合众百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合众百科的其他页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发现本站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